百岁老人一生的苦与乐

老年养生 2017-12-06 06:28www.yanglao9.com老年养生

[导读]1911年出生的高翠,刚刚过完她100周岁的寿辰。寿宴当天,黄土坡街道办青年路社区的主任余安福也在一家邀请的宾客当中,和其他宾客不同的是,老人一家给余安福的回礼是4个寿碗。


  1911年出生的高翠,刚刚过完她100周岁的寿辰。寿宴当天,黄土坡街道办青年路社区的主任余安福也在老人一家邀请的宾客当中,和其他宾客不同的是,老人一家给余安福的回礼是4个寿碗。

  1968年,原籍河南的高翠被参加“三线建设”的儿子张宗源,接到水城生活,由于历史原因,高翠没能在这落上户。那个年月,每家每户的口粮都要根据户口上的人头来限量供应。高翠没有户口,也就意味着没有口粮。而下井的工人口粮相对要多些,可以达到60斤。虽是女人,张宗源的妻子却主动要求下井工作,就为了让自己的婆婆能有饭吃。

  高翠刚来时身体不好,经常上吐下泻,本来就单薄的她瘦得风都能吹走,儿媳为了治好她的病还找来偏方,后来慢慢地竟好转了。大概在1970年的时候,老人患过一次急性肾炎,“头天还好好的,早上起床的时候见她脸上身上全肿起来。”家人赶紧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所幸有惊无险,20多天后就痊愈了。

  张宗源夫妇平日工作很忙,家里又添了一对儿女后,更是为了生计天天在外奔波。身体一天天硬朗起来的老人,于是承担起操持一些做饭之类的家务以及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那时的一家人,住在只有两个房间的房子里,稍大的房间张宗源夫妇带着大儿子睡,小点的老人带着两个孙子睡,做饭在狭窄拥挤的过道上,生活虽然艰苦一点,但一家人却很和睦,张宗源夫妇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对老人也是百依百顺,3个儿女更是有礼貌、上进,从不说脏话。“后面两个孩子几乎都是妈妈一手带大的,那么大年岁的老人,实在是不容易,也是家里的‘功臣’了。我们老二,和奶奶特别亲。”老人的儿媳赞道。

  一晃数十年过去,几个儿女都大了,各自成家立业,高翠老人一家的生活渐入佳境,而张宗源夫妇也前后退了休。虽然高翠老人已过耄耋之年,可身体康健,除了眼睛和耳朵不太好,血压不高、头不痛,脑筋清楚、精神矍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更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平日里,老人5点多就起床,走到旁边的小广场上去锻炼身体,自己捶腰捏腿,看见的人都和张宗源说,“你家老太太怪会享受的。”高翠虽然一直没学会说水城话,如今也不大听得清别人讲话了,可人缘还好的很,锻炼完了坐在花坛旁,经常有一大堆老人围着她跟她说话。

  美中不足的是,高翠一直没有户口,因为老人要上户口,就要有其河南老家的相应证明,可老人来到六盘水这么多年,在老家的户籍早已注销,所以张宗源虽为了母亲的户口跑过许多部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没有户口,几乎什么事情都办不了,更别说办理医保、高龄补助之类的了。

  在一次青年路社区及社区警务室对辖区居民进行人口信息采集的过程中,社区了解到高翠的特殊情况,欲为其解决多年来的难题,便专门打报告到派出所,之后又报给钟山分局,再报给市局,最后请示了省厅。省厅回复“特事特办”,终于,老人的户口得到了解决。很快,老人得到了高龄补贴每月200元,办理了医保。今年重阳,老人还得到1800元的慰问金。可以说,老人体会到国家对的关爱,真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为之前被车带倒过,这半年以来,张宗源夫妇只让高翠老人在家门口走动,可老人的精神头却依旧很好。如果重孙女看电视时间久了,老人还会教育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老看电视,以后找不到工作……”午休起来,老人会坐在沙发上,细碎地说话,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时光。
文章不错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