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闷该怎么办
耳鸣背后的深层秘密:从古人智慧看通气散的实际应用
老一辈的人常说,“耳鸣是闷出来的,气在里面走不通,就会发出呜呜的响声”。尽管这句话可能源于日常观察与经验之谈,但在中医理论中,却蕴含着深厚的道理。
在中医的语境里,耳朵的闭塞感——“耳闭”,实际上指的是气与血在耳窍中的瘀滞。当气与血无法畅通无阻地流动时,就会出现耳窍不通的现象。人的耳朵里会感觉到沉闷,仿佛有什么东西阻塞了一般。而这种沉闷感,有时会伴随着耳鸣、耳聋等症状。对此,中医有一个传世名方——通气散。
通气散源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由柴胡、川芎和香附组成。这三个药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主要针对的就是耳鸣耳聋的症状。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这一点需要患者们特别注意,切勿盲目用药。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周某,一个35岁的男士,因耳鸣和耳闷来到医院就诊。他告诉我,半个月前的感冒似乎引发了这些问题。感冒后,他经历了鼻塞和流鼻涕,但感冒好了之后,这些症状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还伴随着耳鸣。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我发现他的鼓膜充血内陷,舌质暗红,脉涩。这些症状都指向了气滞血瘀的可能性。于是,我决定为他使用通气散加味。在服药五天后,他的耳鸣、头闷和鼻塞都有所减轻。之后,我调整药方,继续治疗,最终他的所有症状都消失了,并且在随后的半年里都没有复发。
这名患者的故事告诉我们,外感风寒虽然表面症状消失,但邪毒可能仍然滞留,导致经气痞塞,进而引发耳闷和耳鸣。在这种情况下,通气散行气活血,正好符合病机的需要。方中的多种药材共同作用,实现了行气活血、疏经通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通气散常常与王清任的另一个方子“通窍活血汤”合用,主要用于实证耳鸣耳聋的治疗。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对中医的疗法或者我的分享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中医孙岚大夫。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并预防耳鸣耳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