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西游记》在明朝是不是禁书?
《西游记》被禁的传闻,实乃无稽之谈。明朝中后期的开放程度极高,即便涉“淫”之书如《三十六宫日记》和《绣榻野史》都未曾受到禁绝,何况是神魔小说《西游记》这样的无害之作呢?追溯明朝的史料,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西游记》被禁的记录。那些声称《西游记》被禁的理由,仔细想来,都显得极其不靠谱。
有人认为《西游记》因宣扬某教而贬低另一教派,被嘉靖皇帝下令禁止。这种说法显然与原著内容不符。原著中佛祖的徒弟阿难、伽叶被描绘成贪财之徒,向唐僧索要紫金钵盂。而观世音菩萨在某一回中的描写也显得并不庄重。但这些描写并不能证明《西游记》在捧佛教而贬低道教。相反,书中对于道家修道炼丹的场所,态度十分正经,未有贬低之意。
另一种说法是,《西游记》前期描述了孙悟空大闹龙宫、天宫和蟠桃会等情节,体现了反抗思想,不利于皇帝维护统治。这种说法更是离谱。明朝的皇帝们思想开明,对于一些反映“反抗思想”的作品,并不会过度敏感。明朝宫廷里上演的傀儡戏中,就有孙悟空大闹龙宫的情节,可见皇帝们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禁止《西游记》。
实际上,《西游记》在明朝广为流传,不仅在皇宫中受到欢迎,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朝的印刷业和书籍出版业已经相当发达,许多书籍都能得以广泛传播。《西游记》也不例外,至少有十多种刻本在明朝问世。这些都归功于明朝取消书籍税的政策。
在民间,《西游记》的受欢迎程度更是令人惊叹。甚至在一些迷信宗教的典籍中,也能看到《西游记》的影子。比如罗教的教义典籍《叹世无为卷》,就引用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姓名、来历和结局。可见,《西游记》在民间的普及程度之深,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西游记》并非禁书。
与《西游记》相比,真正的禁书是《剪灯新话》。这本书在明朝正统七年被禁毁,其原因在于被认为含有邪说异端、惑乱人心的内容。而《西游记》从未在官修史书中被记录为禁毁书籍,也没有对卖书的人进行过问罪。
《西游记》在明朝根本就不是禁书,那些声称《西游记》是禁书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