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是"京漂租房族" :借友人房给儿子办喜
从古至今,房地产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即使在现代社会之前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汉唐的首都长安,还是北宋的都城开封,房地产业都有着蓬勃的发展。窦乂,这位陕西扶风县的商业巨子,便是古代房地产开发的先驱。他独具慧眼,发现了长安西南角一片被视作垃圾场的荒地所潜藏的商机。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三万文钱,买下了这片土地。随后,用破砖烂瓦填平后,盖起了29间房子,并将其租赁给商人作为商铺。很快,这里从一个荒芜之地蜕变为繁华的商业圈,被人们称为“窦家店”。窦乂因此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鼻祖”。
北宋时期,开封的商贸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员往来频繁,居住需求日益凸显。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许多人在开封买地建房,广置产业。除了自家居住之外,多余的部分用来出租。据记载,不少皇亲国戚也涉足房产开发,连权高位重的夏竦也投资建造商铺,可见其中的暴利之巨大。
古代的房地产开发与今日有所不同。一般只出租,而不出售。但朝廷的建设机构例外,他们在完成宫殿、城墙的修建后,常常转型为中央财政“搞创收”。他们会得到朝廷划拨的大片地皮,然后盖住宅和商铺,出售或租赁给市民。在开封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房价自然十分昂贵,连一些名人雅士都难以承受。
大文豪苏轼,虽多年担任高级官员,却无缘在京城拥有自己的不动产,更不用说花园别墅的“豪宅”了。他的儿子在开封结婚时,东坡居士甚至没钱为他购置新房,只好借好友的房子办婚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苏轼的廉洁自律。苏轼的胞弟,也是一位多年从政的“官员作家”,同样买不起房,他的自嘲诗中便有“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这样的句子。另一位在朝廷为官多年的名人,也曾向友人诉苦,说自己长期租住在一条小胡同里,是个典型的租房族。
古代的房地产开发商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片商业的繁荣。而今天的我们,在追求居住梦想的也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房地产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