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降养老服务门槛 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北京即将降低养老服务门槛,为更多人参与养老服务打开方便之门。这一决策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轻松获取越来越合适可及的养老服务和产品。这一消息是由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在“北京市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
随着北京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421”家庭结构的普及,家庭赡养负担日益加重,老年人的需求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北京市开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实施措施,致力于为社会各界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此举旨在实现公共服务和市场的均衡发展,让居民享受到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
那么,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呢?李红兵表示,北京市为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了多种用地方式,包括划拨、招拍挂、协议出让和占地等。除此之外,还给予建设支持和运营补贴,并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等优惠政策。
近年来,北京对养老床位的需求大增,却出现了民办福利机构住不满、公办福利机构住不进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李红兵指出,北京已建成的养老床位数有8万张,其中公办和民办福利机构各占一部分。尽管民办福利机构入住率超过65%,但仍然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北京将加强公办民营的改革,提高公办福利机构的日常运营能力及专业化水平。
贾骥,北京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副处长透露,未来北京将有几平方公里的用地专门用于养老设施,今年的养老用地供应计划是100公顷。据悉,到2020年,北京的机构养老床位将达到1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将拥有40张床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乡社区,确保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表明,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未来,北京将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老的城市,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