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建议政府制定社区养老设施、用地用房优
作为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女士积极提交多项建议,涵盖了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等领域。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全国两会上,李燕的建议将引起广泛关注。她强调,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需要从宏观角度制定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她建议应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优惠政策,减征或免征相关税费,并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及实施管理规定。这些措施将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措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高度重视和推广的重要养老模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推进。
加快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虽然国家层面已有一些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规定,但法律法规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加快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立法,对其发展做出长期规划。
完善社区养老文体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得到关注,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建议加强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是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建议对现有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志愿者服务,优化社区内的人力资源配置。
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除了出资,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李燕的建议为我们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参与、新技术运用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推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购买服务的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实施,既确保了服务的顺利开展,又满足了社区内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这种模式在鼓励私人投资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进一步拓宽了资金来源,促进了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对养老事业的关注与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中来,通过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等方式,共同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我们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大数据与物联网的融合,为我们打开了“智慧养老”的新篇章。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照护效率,更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针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记忆力下降、视听力衰退等问题,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远程看护功能,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各类服务。可以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共同研发和优化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确保在方便、实用、安全等方面都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我们不仅能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我们应继续深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并充分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