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4月21日,华商报报道了商州区张老先生
华商报讯,一则关于商洛市商州区的张老先生的故事在4月21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老人曾在37年前,也就是1979年,在银行存入了200元。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渐渐遗忘了这件事。直到最近,他在家中无意间翻出那张尘封已久的存折,才重新唤起了这段回忆。
经过银行的仔细辨认,确认这本存折确系真实有效。对于张老先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时隔37年的财富重逢。消息传来,张老先生于4月25日上午特地赶赴商洛市区的中国农业银行商洛分行商州支行,领取他期待已久的本息共计465.12元。
“银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他们详细地为我解释了计息过程。”张老先生满意地说,“我能再次找回这笔存款,感到非常幸运和高兴。”
在此之前,中国农业银行商洛分行的工作人员曾预测,按照存折上的5年利率计算,张老先生的利息仅有50多元。而剩下的32年,本金部分的利息则按照国家公布的活期利率标准计算,本息累计大约270多元。实际的计算结果却超出了这一预期。
中国农业银行商洛分行商州支行运营财会部的凤姓工作人员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之前的匡算并没有考虑到利率的调整和储蓄条例的变化。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张老先生在1979年存入的200元,在为期5年的期限里,约定利率为4厘2毫。但在这5年期间,利率曾两次上调。按照调整后的利率计算,这期间的利息为70.69元。而当5年期限结束后,从1984年到1993年的利息,则是按照再次调整后的利率计算,合计为178.23元。之后的年份,则按照新的储蓄条例以及国家公布的活期利率标准来计算利息,这部分利息为16.2元。最终,张老先生的总利息为265.12元,本息合计为465.12元。
这一计算结果让张老先生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他不仅找回了自己遗失多年的存款,还感受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这一事件也展示了银行对于客户存款的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