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刘桂花的入贫与退贫
在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杨家庄村的一隅,有一位名叫刘桂花的耄耋老人。她的家虽简陋,却弥漫着生活的气息。走进她的家,一股青草与羊粪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伴随着1只大狗和3只小狗的吠声,几只鸡和鸭在院子里四处打转,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真实与生动。
刘桂花老人今年已经八十二岁,身材虽不高,但精神矍铄。她的笑容灿烂,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她的孙子成功考上了大学,儿子也在村里找到了工作,并承包了3个塑料大棚。这些喜事让刘桂花老人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她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回溯到几年前,刘桂花老人的生活并非如此。在2014年,她被村委会确定为扶贫对象。当时,她的家庭状况令人揪心:儿子身体不好,孩子还在读高中,好不容易老母猪下了崽子,猪崽儿却因病夭折。在镇上的贫困救助评估中,她家仅得了8分,远低于贫困户标准的60分。
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当地设计了详尽的贫困救助评估表,将每户的贫困状况量化。评估表涵盖了家庭基本情况、特殊加分项以及扣分项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真正找到贫困户和贫困原因。
在扶贫过程中,村里对刘桂花老人的住房进行了修缮,所有墙面刮了腻子,吊了顶棚,更换了门窗。这一改变让老人欣喜不已:“墙刮了腻子后,屋里亮堂多了。”除此之外,村委会还让老人的儿子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和治安协管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村里还为他们家买了羊,并且随着日子慢慢好转,他们还承包了塑料大棚,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如今,在动态管理的扶贫政策下,刘桂花老人家每年的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今年8月的评估中,他们家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评估得分90分,因此光荣地从扶贫对象中退出。刘桂花老人笑着说:“扶上路,退出也光荣。毕竟,靠自己劳动过上好日子,心里踏实。”这句话道出了她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