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旬老人眼里的中秋变迁:从月饼记忆到高

养老金 2025-06-01 04:05www.yanglao9.com养老金调整

新华社报道,南昌,9月16日,正值中秋佳节之际。在南昌县向塘镇的一家土菜馆内,易元英老人迎来了她的孩子们,欢聚一堂。这位今年已76岁的老人,沐浴在子孙满堂的喜悦之中,心中无比欣慰。

随着中秋节的钟声敲响,易元英老人的孩子们纷纷从各地赶回家中,陪伴老人共度佳节。孩子们深知随着岁月的流逝,与老人的相聚时光愈发珍贵。这家土菜馆内洋溢着浓浓的团圆氛围,欢笑声此起彼伏。

易元英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谈及中秋往事,她回忆道,那时的中秋并没有如今这般繁华,更无月饼可谈。那个年代,人们终日劳作,只为求得温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造的开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但物资仍然十分匮乏。当时,月饼已成为节日的象征,但供应有限,家中每年只有在中秋节时才能品尝到月饼的香醇。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华大地,社会物资供应日益丰富,凭票购物的时代成为历史。易元英老人的孩子们也长大成人,纷纷外出工作,家里条件逐渐改善。随着孩子们离家远行,团聚变得愈发困难。每年中秋,她只能与老伴共度,而后老伴离世,她便独自一人赏月。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易元英的子女们中有好几个都买了小车,交通的便利使得相聚变得容易。远在贵州工作的二儿子坐高铁回家也仅需5个小时。这几年中秋,易元英老人都是和子女们一起过的,一家人团团圆圆,共度佳节。

从易元英老人的月饼记忆到高铁团圆,她的中秋变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如今的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圆的期盼。她的中秋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一代人的时代印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