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养老人才短缺老问题,谁来守护夕
《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的出台与后续实施,展现了我市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积极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心。条例经过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通过,以及山东省的批准,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条例共包含八章六十五条,明确了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并围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为解决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供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条例强调了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针对现阶段我市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困境,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护理人员李女士作为德州市老年人颐养服务中心的资深职工,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尽管设施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薪资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李女士自身也从最初的医护工作转岗,见证了护理人员队伍的变迁。目前,护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对此工作的接受度不高。
与此各养老院也面临着招工难题。德城区柴市街颐养中心的负责人张女士表示,招聘年轻的护理人员更是难上加难。现有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使得在照顾高龄、失能老人的难以提供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我市连续五年举办养老管理服务人员系列培训班,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我市还依托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兼具医学护理知识和养老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专业人才培养,我市还积极筹建德州养老示范城项目,该项目占地广阔,设计床位众多,预计投资巨大,旨在缓解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示范城的建设不仅提供基础养老服务,更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我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养老环境。
综上,《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与各部门的有力举措,展现了我市为应对老龄化趋势、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坚定决心。随着示范城的建成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市养老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以及民办养老机构在各县市区得到了积极发展。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体现在人们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和热情投入上。
市场前景璀璨,服务“夕阳红”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与社会服务系的杨静秋老师表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培养着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在学校专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实操演练,引进的国内外先进养老设备设施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有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使得该专业成为孕育养老复合型人才的摇篮。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领域,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得到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薪资待遇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未来的发展空间。有的同学表示,他们打算在这里积累工作经验后,转向管理岗或者从事教育工作。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家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专业。曾经无人问津的领域如今已成为热门专业,甚至在毕业季出现养老机构争抢人才的局面。一线城市的薪资待遇更是达到了月薪万元以上的水平。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增长,也证明了年轻人对于这一行业的认同和积极态度。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展示着养老服务行业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风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