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北京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至少达50%
在北京市的养老领域,一场关于医养结合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近日,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北京正全力以赴为养老服务注入更为强大的医疗支持。
该方案明确了到2022年的目标:本市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达到半数以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将大力增加医养结合服务资源,鼓励大中型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将部分床位转化为康复、护理及安宁疗护床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将统筹规划,紧密合作,确保服务无缝衔接。
北京正努力提升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借助医联体、“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医疗机构将把医疗服务延伸到每个家庭,确保老年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街道(乡镇)层面,养老服务联合体正在逐步建立。这些联合体将依托市区两级的医养结合培训基地,整合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资源,通过信息联通、设施共享等手段,提高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北京还在加强人才培养,计划支持若干所职业院校建设康复、护理等专业,并认定几所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学校。未来三年,每年将培训至少1万名养老护理员、500名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及老年社会工作者。这些培训将重点涵盖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以确保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不仅如此,北京还将推动京津冀区域内的医师执业资质互认,实现三地医院的医保直接结算。三地间的医养结合资源共享和协调机制也正在中,养老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的对接将更为紧密。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为北京的养老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