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我生你,你养我,不是一种合
“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并一直被温情式的氛围所包围。在家族血脉的延续和向心力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生物学、遗传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观念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这一观念源远流长,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现象,而是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与实践形成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孝敬传统的社会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了父辈们如何践行孝敬原则,同时也接受着要孝敬父母的教育。虽然人文、人本教育给予我们许多知识,但我们仍会无形中将这一固有观念传承给我们的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孩子便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随着身体和心理的逐渐成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他们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当我们一味地教育孩子要承担养老的责任和义务时,可能会忽略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渴望,从而产生依附关系,如宝妈男、妈宝女等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冲突频发。
与东方社会强调孝顺不同,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人的内心追求和感受。在西方文化中,“follow your heart”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念。只要顺从自己的内心所想和追求,家长通常会尊重孩子的决定。这种文化差异也使得“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西方社会中不太被接受。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去养育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参与他们的生活。但当他们具备独立生存能力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和尊重,体面地放手。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也能让我们自己更加自由。毕竟,生育和抚养孩子从来不是一种合理的养老模式。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选择,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