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为什么?
许多腰痛患者常常将“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混淆不清。其实,除了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群外,许多中年女性,特别是那些经常弯腰做家务的家庭主妇,也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关于医生所说的“坐骨神经痛”,它其实是一个病征而非独立的疾病。就像感冒时出现的流鼻水一样,流鼻水是一个病征,但它并不是“流鼻水病”。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在其循行和支配的区域(包括臀部和大腿后部)出现疼痛。这种疼痛会从臀部延伸到膝部外侧,甚至一直延伸到足趾部。
坐骨神经是身体最粗壮的神经线。它源自腰部的神经根,由腰脊椎的第四、五条神经根和骶椎的第一、二及三条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会在臀部肌肉的深层穿行,然后沿大腿后方下行至膝后的腘窝,再分成胫神经和神经。只要坐骨神经经过的任何地方出现问题,压迫到神经,就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受到压迫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并非简单的病症。我们不能仅凭借一句“我有坐骨神经痛”就让医师直接治疗。常见的原因包括:在坐骨神经的源头,即腰部的神经根受到腰椎增生出的骨质、突出的椎间盘的压迫,或者因为腰椎错位、脱位导致椎间孔变窄,从而夹到神经根,引发坐骨神经痛。严格来说,这是腰椎的问题,治疗的重点应放在腰部。不同节段的神经根受压,会引发不同的症状,如坐骨神经痛、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另一类原因是坐骨神经中段受到压迫。腰部神经根集结形成坐骨神经后,它会通过盘骨和臀部肌肉之间的空隙,沿坐骨后侧向下延伸到大腿后方。当臀部肌肉出现痉挛或肿胀时,就会直接刺激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其中,梨状肌是最容易压迫到神经的肌肉。梨状肌是一个深层的肌肉,负责髋关节的外旋动作。人们翘脚坐时,髋关节处于外旋位,这会使梨状肌紧张和肿胀。腰肌、臀部肌肉或大腿后部肌肉的紧张或失去弹性,也可能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出现疼痛反射区,这虽然可能使患者误以为自己患有坐骨神经痛,但实际上这只是局部肌肉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