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苏联解体25年 中老年人贫困者仍充满怀念
别洛韦日协定:苏联解体的历史见证
参考消息网讯,俄媒在12月8日报道,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恒地镌刻在别洛韦日原始森林的协定上。那一天,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列奥尼德·克拉夫楚克与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斯坦尼斯拉夫·舒什科维奇共同签署了关于苏联解体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这份协定被历史地称为《别洛韦日协定》。
俄罗斯卫星网也在同一天发表文章,回顾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拉斐尔·波赫的回忆。波赫在1988年至之间担任西班牙《前锋报》驻莫斯科记者。他描述说,当苏联在12月8日事实上宣告终结时,红场上并没有欢庆的人群,也没有悲伤的哭泣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茫与思索的氛围。
波赫表示,“这是令人忧郁和奇怪的一天”。在他看来,这一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实体,更是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作为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苏联总统,他的时代可能最终与冷战一同成为过去,为未来的和平铺平道路。国际社会也因此得以应对诸如全球变暖或贫富不均等这样的全球性挑战。
苏联解体,对全世界而言是一个彻底的意外。波赫认为,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势力的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在他看来,导致苏联解体的首要原因是其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一重大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反思。
俄罗斯卫星网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苏联解体已经过去多年,但人们对这一事件仍然怀有深厚的情感。在俄罗斯,年轻人和中年人对苏联的态度存在差异,而在中亚国家,对苏联的怀旧者人数则相对较少。社会学家指出,生活越贫穷和艰难的人民,对苏联的怀旧情结就越深。邻国中国也在深入地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
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五年。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时,会发现其中蕴含了太多的故事与教训。苏联的解体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变迁,更是全球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别洛韦日协定》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将继续被世人铭记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