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发布70后也沦陷了
近日,腾讯110平台发布了面向中老年人群体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是基于2019年上半年用户举报大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公安机关破获的相关案件案例,对中老年人所面临的网络诈骗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不仅揭示了中老年人诈骗的六大手法,还总结了七大特点。这是腾讯继《2018反欺诈白皮书》之后,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网络反欺诈进行的专项盘点与总结,旨在为广大中老年网民提供全面的防骗知识和网络安全指南。
腾讯110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抗网络黑灰产和进行用户安全教育。其负责人袁成艳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普及反诈知识,让更多的中老年人了解并防范网络诈骗,以避免他们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接触网络,进行交友、投资和网购等活动。这也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网络诈骗风险。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受理的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了2万次,其中97%的受骗者遭受了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根据白皮书,中老年人受骗群体以70后为主,占比超过65%,而60后群体由于往往有闲置资金,更容易陷入虚假投资等骗局,人均被骗金额最大。交易诈骗、返利诈骗和交友诈骗是令中老年人“屡屡中招”的三大诈骗手法,合计占比超过60%。
交友诈骗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手段。诈骗团伙利用中老年人热爱交友的特点,通过日常聊天建立友好关系,然后以突发情况为由进行借钱、推荐虚假理财产品等方式实施诈骗。白皮书指出,索要钱财类诈骗占比高达84%,而在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的中老年群体人均受骗金额在万元以上,最高被骗金额甚至超过10万元。
除此之外,中老年群体由于希望通过兼职增加收入来源,往往容易落入虚假、手工串珠等诈骗手法的陷阱中。白皮书也指出,70后遭遇兼职诈骗占比高达77%,而56-60岁的60后群体人均受骗金额超万元。
除了交友、投资和网购,中老年人还通过互联网了解养生保健知识和进行情感维系。白皮书警告说,中老年人注重个人健康、看重情感关系、富有同情心等特点正逐渐成为诈骗团伙实施诈骗的突破口。他们容易被虚假网络宣传和线下活动所吸引,从而购买高价甚至“三无”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往往不仅没有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中老年人在进行网络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警惕,谨慎交友投资,避免落入诈骗团伙的陷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对新功能与应用不熟悉的特点进行诈骗的事件屡见不鲜。张先生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收到老同学老李的求助信息,声称需要借用名义对外借钱以催促对方归还。在收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后,老李发来一张显示汇款成功的截图,并告知张先生到账可能会有延迟,需要先转账给他的朋友。张先生在转账后心生疑虑,经过与老同学电话确认后才发现,原来老李的账号被盗用,自己被骗了。
这份白皮书所揭示的七大诈骗手法让人警觉,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中更为突出。诈骗分子通过伪装身份、制造虚假场景等方式实施诈骗行为,使得中老年人在交友、投资等方面容易被蒙蔽。例如,他们可能会利用同情心进行诈骗,通过仿冒亲友借钱等方式骗取钱财。中老年人在网络使用时必须提高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个人财产和征信等损失。
作为中老年群体,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特别是在网络上。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特别是在涉及金钱交易等方面。中老年人还应该加强学习,了解新的科技产品和功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老年人是其中的易受害群体之一。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据《经济日报》和腾讯科技的报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个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