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迈入老年 ,十四五如何
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我国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迈入中高龄阶段,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高潮。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全国老年人口数量预测将在“十四五”期间突破3亿,这标志着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如何为这些老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确保他们安享晚年,已成为制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强调,发展健康养老不仅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更是对实施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关键。当前,我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医疗资源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迅速增长,供给压力巨大。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君指出,我国大部分老人带病养老,医养结合的思路应从疾病管理转向延长老人的健康期,引导老人们积极前置健康管理。
上海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百岁老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反映出长寿时代的明显趋势。生存质量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健康预期寿命却相对较短,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在带病生存。
面对长寿时代对社会资源供给和分配的新挑战,刘广君认为,虽然近年来医疗设施数量有所增长,但人均医疗康复资源仍然非常稀缺。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或养老服务使用比例极低。“十四五”规划应着重发展社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改变当前供需明显失衡的现状。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表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之快、挑战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的准备不足也是一大挑战。他指出,我国的人均GDP虽然有所增长,但仍未达富裕水平,却已经面临中度老龄化的压力。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准备的宝贵窗口期。“十四五”规划中的健康养老领域将成为重中之重。国泰君安的研报也看好健康养老领域的发展潜力,认为这将产生明显的需求增长。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将着力打造以健康养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社会保险、标准化服务、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养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医养结合将成为应对长寿时代疾病谱系变化的新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养老服务将迈上一个新台阶。面对长寿时代的挑战,我们的健康供给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如今需要应对从急性期疾病转向慢性期疾病的新趋势,如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及精神类疾病等。这些慢性疾病的护理模式,不再是将老年人强制推向医院,而是在其生活的社区中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服务。这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重要变革。
医养结合,确切地说,是养老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是长寿时代慢病挑战的长期战略性解决方案。刘挺军指出,这种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医疗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让中老年人在需要时能够便捷地获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全方位的照料服务。
地方积极联手社会资本,共同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朱耀垠表示,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老龄委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包括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参与养老事业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泰康之家等养老社区在全国各地的快速布局成为应对老龄化的缩影。
以杭州为例,泰康与杭州市西湖区展开合作,选址第二家养老社区,并与西湖区下属的西湖城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合作旨在将医养健康产业与城市更新升级、新城镇建设、产业配套升级以及国有资产盘活相结合,共同打造多维度的大健康产业生态。
刘广君强调,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倡导积极老龄化,不能再单纯依赖医疗资源和康复护理资源的供给。我们需要前置健康管理,发挥老年人的主动性,延长他们的健康期。
对于个人而言,朱耀垠建议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准备。这包括心理精神方面的准备和更重要的物质财富的储备。整个社会也需要为未来的养老储备财富,共同面对长寿时代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我们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这样的努力将使我们在面对老龄化社会时更加从容,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