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老院?看完这个你就知道还是居家模式合适

养老政策 2025-06-17 23:41www.yanglao9.com养老政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她指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当前面临多重问题。

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养老服务供给资源分布不均,以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乏专业的精神文化服务。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程度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李燕建议借鉴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的成功经验。她强调,加强顶层设计是从制度上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扩展灵活多元的养老主体。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要举措。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得到了的高度重视和推广。

国内DRG领域的资深专家、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中国联通集团医疗健康首席专家刘芷辰也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如果单纯从盈利角度出发,放任社会资本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服务体系,而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刘芷辰强调,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她表示,无论是公立养老机构还是民营养老机构,都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老人的入住问题。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并为其提供配套支撑。

刘芷辰曾经对国内一个大型省会级城市的养老模式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老人还是采取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她认为需要加强相关医疗、健康管理、长期照护等服务的配套保障机制、服务团队、机构以及相关支付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系建设,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

其中,关于跟居家养老有关的社区照护服务机构的新建、长期照护团队的人才培养、专业化质量评估等都需要的支持和引导。针对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刘芷辰还对国外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日本的以社区和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她强调,通过长期照护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构建社会凝聚力,还能够带来诸多潜在益处。

目前中国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制度性问题就是养老照护的社会保险支付问题。现行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包含针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费用支付完全依靠老人及家人自费解决。虽然部分试点城市已经启动了长期照护险的试运行,但筹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刘芷辰建议将长期照护视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福利,并通过强制保险制度来解决筹资问题。她认为,应该实行六险一制的长期照护险制度保障所有人都要提前储蓄自己的养老照护保险以应对未来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实现养老生活的质量与尊严并存。面对未来庞大的老年照护需求,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和解决支付问题。专家刘芷辰指出,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关乎技术支撑。每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各异,照护险的支付标准必须因人而异,精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随时间变化,支付标准的评估也需要定期更新。

刘芷辰强调,国家应统一制定长期照护险的支付评估标准,这是我们构建完善的长期照护系统的关键一环。我国在财政制度、保险制度、服务队伍和质量保障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提升和加强的地方。

社会资本虽然可以参与,但如果不能形成一个有序、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那么我们无法确保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远超过供给,尤其缺乏能够提供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专业服务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正在受到的高度重视和推广。

针对这一问题,李燕提出了以下建议:我们需要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要加强社区养老文体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建立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发展机制。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这些建议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展示了对未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

上一篇:鞍山市立山区夕阳圣人养老护理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