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种率极低,代表委员建议免费为老年
新冠肺炎与流感合并感染:流感疫苗在病情诊断中的“排除法”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在两会期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发现:在他们收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合并了流感感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报告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新冠病毒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共同感染的情况并不罕见。
面对这样的现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直播中呼吁,为了应对今年秋冬季新冠与流感的叠加风险,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凸显无疑。他强调:“接种流感疫苗,至少可以避免因合并感染导致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多位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家及代表委员也积极提案,强调提高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将推进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作为秋冬季节新冠及其他呼吸道传染防控的重要措施,并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尽管国际上已有研究证明,接种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老年人入院的风险,但在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却极低。根据一项调查数据,居民同时接种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比例非常低。按照2019年疫苗供应总数推算,接种率仅为2%。
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并未实现流感疫苗的免费接种。在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只有免疫规划疫苗的费用由承担,而大部分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居民自愿选择并承担费用。
疫苗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措施。医保制度应当更加注重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作用,而不仅仅是生病后的补偿。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儿童这些高风险人群中,应当成为我们重要的公共卫生策略。
对于老年人来说,流感季节的影响尤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因流感导致死亡的人数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90%。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规范机制,将预防性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免费为老年人接种,是保护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面对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合并感染风险,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加强流感的防控,以保护全民健康。上海市人大代表张宇艳在今年二月份的上海市两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那就是将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上海市医保支付范畴。这一提议旨在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从而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并优化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价格普遍偏高,以流感疫苗为例,其价格区间就在80至100元左右,并且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这样的费用让许多群众接种的意愿并不高。如果将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医保,将大大增强群众的接种积极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形成更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教所副所长何琳,作为政协委员,在十年的任职期间,曾五次提出将流感疫苗纳入当地医保的建议。最终,在2017年,贵州省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发文,将流感疫苗列为“一类苗”(免费接种)。这一政策实施后,贵州省的流感疫苗接种人次在三年内几乎翻了两番。这也证明了将疫苗纳入医保的积极效果,不仅提高了接种率,更在防疫工作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贵州省也在今年的新冠防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防疫最成功的省份之一。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国已有13个省份的88个区县实施了流感疫苗接种免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疫苗接种率,更在防控流感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将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更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举措。希望更多的地区能够借鉴贵州省的经验,将更多的疫苗纳入医保,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