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国最老城市养老难题,青年来接盘
上海这座被誉为全国最“老”的城市,正面临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问题,而青年群体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力军。每百名上海人中,就有至少三十四位是老年人,他们作为城市的根基和宝贵的财富,享受着青年的关爱与服务。随着上海市民政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座城市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而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则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以创新和热情为城市注入活力。
上海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和青年社会组织在关键时刻向社会发布了“十大重点为老服务项目”,包括影像珍藏、口述人生等多个类别,如同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心剂”。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将智慧与热情投入到为老服务中,展现出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其中,“金晖行动”已成为一项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品牌项目,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广泛覆盖。这项行动通过专业的社工策划活动,将服务时效常态化,注重精神层面的关爱,让老年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顾霖作为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的主任,见证了上海为老服务方面的变化。他所在的机构承接了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口述人生”项目,记录下老年人的生活历程和精神传承。他们还通过募款等方式确保项目的长久运行。志愿者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老人沟通,更将他们的故事编撰成册,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年轻一代的启示和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的“科学育孙万家行”团队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为老人传播科学的育孙观念,得到了广大老人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他们不仅将专业知识与为老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更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此次团上海市委将志愿服务团队及其服务菜单一一公示,方便服务对象选择和咨询,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与此昆明市五华区也在积极青年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他们打造的“门店”式青年之家,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大学生志愿讲解员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为参观者提供中英文讲解服务,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样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这一系列举措都展现了青年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热情。在五华区青少年宫的团建指导员工作室里,一群年轻的团建指导员正在忙碌地工作。这间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办公室,更是五华区团建指导员、团员青年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平台。自2019年10月以来,团五华区委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团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仅为30岁,却肩负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任。他们分别来自各直属团组织、青年联合会、两新团组织以及驻区高校团委,共计32人。这些团建指导员与96个团支部紧密挂钩,通过定期走访调研,深入发现基层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坚实的基层团组织基础,推动五华区的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华区作为昆明的文化核心区域,团区委一直在发挥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机制的辐射作用。为了更好地联系和服务青年,团区委拓宽了团属“青年之家”的阵地建设,将其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众创空间等青年聚集场所共建共享。在昆明钱王街88号,一栋充满历史韵味的民国老宅被打造为“云归派”的驻地,这里成为了一个展示云南文化、吸引游客和青年的文化地标。
团五华区委与“云归派”的合作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在这里开设了手工课堂,制作剧情旅拍短视频,传播云南民族文化。在昆明老街,团五华区委充分利用历史风貌街区的特色,成立了首个以街区形式成立的联合团支部。这种联合建团的模式更适应当前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和服务要求。
与此“城市新农人”青年示范街区在五华区也崭露头角。在五华区委组织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团五华区委将茭菱路选为这一示范街区,协助开展学生“双创”工作,创建售卖街,形成青年创业的街区文化。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五华区农业青年人才的“双创”服务中心,为青年提供一系列精准服务。
大观街道团工委则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品牌活动等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服务模式。近年来,他们与美团外卖等合作,关注“快递小哥”的孩子,开展“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大观街道团工委的团建指导员们致力于将基层团建工作落到实处,与街道共青团工作整体推进。
自团建指导员工作开展以来,五华区已建成多个“青年之家”阵地、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筑梦空间”以及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这些成果有效地提升了联系服务青年的能力,实现了工作有形化、日常化。在五华区团委的带领下,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为建设美好五华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