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不足、技能缺乏、医养分离,老年护理服务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养老、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巨大需求。面对这一挑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护理难题成为了困扰许多失能老人的问题。像郭奶奶这样的家庭并不罕见,他们面临着医疗机构床位不足、保姆难请、退休金不足以及儿女工作繁忙等多重难题。失能老人急需全天候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护和专业护理服务。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采取行动,发布了《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的供给,通过推动医疗机构转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和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床位等方式,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的数量。
在此背景下,扩大数量并增加服务供给显得尤为重要。三级医院将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二级医院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将积极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包括设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等,以满足老年患者特别是失能老年患者的需求。
除了增加服务供给外,通知还提出了提升护理质量的紧迫性。在许多家庭中,如陈青家的情况所示,护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护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通知》强调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认证制度的重要性。
为了补齐短板,我们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护理行业,以缓解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护理质量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护理行业等,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在养老护理领域,一位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老年护理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历背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虽然一些先进的养老机构引入了智能健康设备,如能将老人的血压、心率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APP,让家属随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但许多护理工作者却无法熟练操作这些设备。
某社会福利院的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对此现象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指出,在提供养老服务、特别是在照料失能老人的过程中,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足够的、具备专业护理技能的养老护理员。这些护理员待遇偏低,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员流动性大,数量难以稳定。
在此背景下,提高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的护理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而基层护士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已经印发了相关通知和培训大纲,建立医疗护理员培训的国家标准。此次出台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培训医疗护理员,提高其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除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也是重中之重。《通知》要求医疗机构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和要求,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还鼓励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发挥地方典型经验的示范带动作用。还将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老年人的医疗安全。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推动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