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收官年,养老金省级统筹再下四城

养老政策 2025-06-18 04:20www.yanglao9.com养老政策

近期,山东、安徽、广西和山西等地相继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这一改革步伐的加快,源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4月发布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各省在年底前实现以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这一改革步伐的加快,预计将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到养老金的省级统筹中来。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认为,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难度不大,关键在于部门的决心。而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则表示,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全部统一到省手中,那么实现全国统筹就会是“临门一脚”。

目前已有13个省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这意味着全省参保人员的缴费直接交给省,全省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由省直接发放。董登新解释说,实行省级统收统支后,下面的地市不会插手养老基金的收支。广西人社厅养老保险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广西之前实行的是市级统筹,但现在会执行省级统筹的文件。

养老基金的省级统收统支涉及基金统收、基金统支和历年结余等三个大部分。以山西为例,从2020年1月起,各市县征收的养老保险费会统一上解至省级社保基金财政账户,而养老保险待遇支出则由省社保局统一向省财政厅申请。各市还需在2020年1月31日前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年结余上解至省级社保基金财政专户。

多数省份实行的省级统筹与山西类似,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额缴拨,省级统收统支统管。为了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市还可以预留相当于2个月左右的支付费用。为了分担各地的工作责任和基金收支缺口,各省还建立了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

事实上,早在2009年底,全国大部分省份就已建立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但当时的“省级统筹”仅是建立了“省级调剂基金”,并未真正实现“全省统收统支”。对此,董登新解释说,当时许多省份连省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都不统一。

对于全国统筹,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地区的积极性很高,期待借此减轻负担。而养老金省级统筹正是为实现全国统筹铺平道路。董登新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统一到省手中是全国统筹的“临门一脚”,只需各省份把本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交给中央即可。最终目标是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有助于平衡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确保市场环境公平。这一目标的实现虽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待解决,但无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每年,各级都会为养老金的发放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这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财政压力尤为突出。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养老基金结余较多,对于实现全国统筹的积极性并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董登新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观点:养老金并非个人私有,而是属于所有参保人的“公共池塘”。他强调,无论地方积极性如何,只要中央作出决策,各地都必须上缴养老金以实现全国统筹。

对于这一举措,也有专家如汪德华表达了担忧。他们指出,如果一些地方将基金结余全部纳入一个池子,可能会导致某些地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受到影响。但无论如何,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能够顺利推进,我国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按照一定比例将基金上缴形成一个资金池,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使用。对于那些养老负担重、基金缺口较大的省份,这一制度为其提供了宝贵的补充和支持。数据显示,中央调剂基金的上解比例从最初的3%逐步提高至3.5%,而2019年全年,中央调剂总规模达到了约6300亿元,有22个省份从中受益超过1500亿元。

专家汪德华指出,虽然中央调剂基金为地方提供了支持,但它仅仅是一种过渡性的补缺手段,养老金的支出责任仍然由地方承担。在此背景下,全国统筹后如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以及如何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成为了一大难点。

对于这一问题,业界普遍认为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央和地方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从而为广大参保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作为过渡性的政策,中央调剂制度的过渡时间也不宜过长。毕竟,只有让养老金全国统筹真正落地生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的养老金问题。

上一篇:陕西省发展中医条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