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 地方养老工作亮点纷呈

居家养老 2025-06-18 01:13www.yanglao9.com居家养老

在迈向崭新的十四五时代,各地区响应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民生品质。一张张充满温度的成绩单展现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丰硕成果。围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目标,各地积极落实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致力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综合服务中心、助餐场所和养老床位,同时推动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改建,提高长护险评估服务的精细度。上海市正朝着精准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吉林省则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养结合”的幸福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在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享受养老服务。江西省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四川省积极开展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贵州省继续实施“银龄计划”,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特困失能人员的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青海省则致力于新建、改扩建农村幸福互助院,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推进,康养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不少地方瞄准市场需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打造康养品牌。山西省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机构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打造“康养山西”品牌。山东省则致力于发展银发经济,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黑龙江省推动文化、体育、时尚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贵州省围绕打造全国养老基地和国际一流康养目的地目标,积极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海南省开展健康行动,扩大康养服务消费。河北省、安徽省等也提出拓展康养服务消费,谋求全方位、全周期的养老服务新突破。

与此各地也关注老旧小区改造问题。针对老年人居住的不便和安全隐患问题,今年各地加大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实施老楼加装电梯等惠民工程。山东省计划改造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湖南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四川省则致力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这些举措让老年人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感受到的关怀和温暖。

各地正通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康养产业发展活力以及关注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改善生活品质的目标。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对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各地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的担当和作为。重塑城市养老新篇章:老旧小区换新颜,智慧生活无障碍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旧小区逐渐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北京市人大代表施颖秀提出,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闲置资源,打造养老设施,如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和养老驿站,为空巢、失能、高龄及失独等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延伸至家门口的社区服务。这样的改造不仅改善了硬件环境,还考虑了社区安全、养老、托育、文体设施和便民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真正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数字化浪潮中,老年人遭遇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自去年疫情以来,老年人面对二维码、线上办理、数字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时遇到的困惑,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确保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时,其基本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各地积极响应,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数字鸿沟”问题纳入工作重点。北京市致力于创造普惠便捷的智慧生活服务,上海市构建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提高无障碍服务水平,浙江省推进数字化改革,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湖北省着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帮助他们融入智慧社会,四川省则推动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

这些措施充分体现出各地党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他们深知,养老服务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他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时刻关注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方式,努力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科技保持人性的温度,让老年人也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样的关注和努力,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让年轻人看到尊老敬老的美德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得到践行和传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