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
一、关于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推动下,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原有的服务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等,还包括新划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如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这些服务项目的实施旨在全面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二、关于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
在201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至69元,新增的5元经费将全部用于基层,确保群众能够切实受益。经费的使用需遵循相关规定,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严禁挤占、挪用。对于村级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要在开展绩效评价后根据结果及时拨付补助经费,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加强基层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管理
为加强预防接种工作,需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程可追溯管理。要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接种单位的日常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在接种疫苗时,除了落实“三查七对”,还需增加“一验证”环节,确保接种无误。
四、关于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的要求
为更好地服务公众,电子健康档案的开放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要求电子健康档案的完善与丰富,更需确保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公众应有权限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也能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电子健康档案的有序开放,同时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障公众的隐私权。
2019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全面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从项目内容、经费使用、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到电子健康档案的开放,都体现了对公众健康的重视与投入。优化电子健康档案服务,构建便捷安全健康桥梁
坚持安全、便捷的原则,我们致力于让电子健康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每一份电子健康档案都承载着个人健康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在本人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这些档案将依法依规向个人开放,让大家更便捷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为了提升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率,我们正在整合预约挂号、在线健康状况评估、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用药指导等功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的线上服务,其工作量会得到合理的量化,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在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电子健康档案开放与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根据各地经验和群众需求,研究制订电子健康档案服务规范,让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医防融合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2019年,我们将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优势,明确医生在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并建立基层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双向协作和转诊机制。
信息化技术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减少现场评价,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县(市、区)将落实对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责任,科学制订绩效指标,并每年对承担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次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拨付将挂钩,确保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激励作用。
为了减轻基层负担,我们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注重与医疗卫生机构和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我们将清理基层机构反映的报表繁多、多头填报、填报频次过多等问题,实现同类信息“只填一次”。通过取消不必要的纸质档案和减少报表填报频次,切实为基层减负。
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便捷、安全的电子健康档案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