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健康中国2030,让高龄失能老年人受益
医养结合:构建全方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一种名为医养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正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医养结合更侧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这一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动,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从中普遍受益。
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医养结合已经融入国家发展的多个重大规划,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这些规划强调和突出了医养结合的重要性,使其与传统的养老服务体系相互融合,形成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随着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也相继出台。比如,加强康复治疗中心、护理中心以及安宁疗护中心的标准规范建设,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养结合领域。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全国范围内已经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迅速增长。
在数量增长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面对居家和社区的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智能化手段和信息技术产品,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各地还和形成了多种服务模式,如医养签约合作、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实现了融合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需进一步衔接、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国家卫健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多项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的举措。
未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补上“短板”,加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的建设。还将研究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指南,加强监管和考核。利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一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医养结合的深入推进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